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模式頗具特色:建筑所需的墻板、樓體等構件,均提前在工廠完成預制生產。進入施工現場后,工人借助塔吊、起重機等起重設備,將這些預制構件吊運至高樓相應位置,再由樓上工人進行拼裝組合,整個過程如同搭積木般簡便高效。
相較于傳統建筑的現場澆筑混凝土模式,裝配式建筑優勢顯著:不僅大幅縮短了建造周期,加快了施工進度,還減少了部分機械設備的投入。
二者在腳手架搭建上也存在差異。傳統施工中,腳手架需隨建筑施工進度逐層提升,此時就需要通過爬架電動葫蘆立即吊運新的腳手架至對應高度。這種方式雖省去了重復搭建腳手架的工序,但需動用大量爬架電動葫蘆進行吊裝作業,既耗費人力,又增加了施工環節。
不過,裝配式建筑也并非完美無缺,其建造成本相對較高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它在施工過程中基本不會產生塵土、噪音等污染,更為環保。同時,裝配式建筑施工仍需借助爬架電動葫蘆協助搭建爬架外網,為建筑工人的作業安全提供保障。